到了江南,到了美丽的百里秦淮源头南京溧水,你一定要去看看“江南小三峡”。来到这里,你不仅可以领略“江南小三峡”的崔巍峻奇、鬼斧神工,还能聆听关于它的那些凄美的传说。天生桥・胭脂河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江南才子朱升建议他“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但当时运粮路线只有两条,一条是陆运,肩挑马驮,费时费力;二是水路溯长江而上,长江风浪较大,遇到大气恶劣的时候,人员伤亡较严重。于是朱元璋让崇山侯李新,开挖了胭脂河。通航后,运粮路线从太湖出发,水运至宜兴、溧阳、固成湖、石臼湖经胭脂河,由武定门进入南京城,这条漕运路线安全而便捷。胭脂河为当时南京的繁荣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游客可以看到河的两侧石壁上有许多一道一道的裂缝,这是当年开凿所留下的痕迹,当时民工所采取的是李冰开都江堰的方法,先用铁钎在岩石上凿出一条缝,然后用沾了桐油的麻丝嵌入其中的点火焚烧,烧到一定温度后,再浇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裂开,再撬出石块,整个开河过程可用八个字来概括“烧苘炼石,破块成河”。
说起胭脂河名称的来历,盖两岸的土壤呈暗红色,好象女孩子用的胭脂一样,其实,这是因为土壤呈红色那是因为其中含有铁元素,经过多年地壳变化,被氧化成了氧化铁,所以,也可以说是大自然涂抹的结果。
天生桥横跨在胭脂河上,全长34米,宽9米,厚8.9米,桥面到河底高度36米。或问:“胭脂河既为人工开凿,那面前的这座桥为何称之为天生?”
史书上记载:在开凿胭脂河时,有一天然巨石横于河道中间,挡住去路,遂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名曰“天生”。当时的设计者、开凿者没有加任何的建筑材料,完全利用天然岩层的特点,将其掏空,犹如一道长虹跨于胭脂河上。
乘船靠近天生桥,眼前的景色是和80版的伍元人民币背面长江三峡中夔门图案的极为相似。小三峡的称谓最早出自,清朝皇帝乾隆之口,当乾隆皇帝游完后不由抚掌赞叹:“短短数十里之行,大有阅尽长江三峡奇、险、秀风光之妙趣,谓之江南小三峡,当非虚誉”。
天生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明代邑人姚希孟这样赞到:“阴崖洞凿石梁横,蜿蜒天堑悬窈冥”。90年代初国家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胡家明教授曾来天生桥考察时说:“在世界上,还有另外两座天生桥,一座在美国的锡得河上,另一座是我国云南盘江文山天生桥。这两座桥都是因地壳变化而形成的石灰岩桥,既不能行车走人,更因常年的风吹雨淋,风化脱落,已经倒塌。现在的这座天然石桥,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桥”。
传说一:天生桥上对面有一座亭子称之为“长乐亭”,又称“神工亭”。相传,当年开河总督工李新的开河线路完全可以避开这段大石岗,经过一条平坦的线路,但这条线路恰巧经过当地一家大财主肥沃的田庄,大财主为了保住自己的田庄,就送了一个美女贿赂李新。为此,李新改变了原来的线路,而选择在石岗上开河,致使民工劳累不堪,死伤无数。明太祖朱元璋知道真相之后,下令处死了李新,以祭拜那些为开河而不幸丧生的民工。这个小故事也在2002年被南京市京剧团收录,编了一部剧目《胭脂河》。这部戏在第三届京剧艺术节上获得了金奖。
传说二:天生桥东有两块大石块,称“枕腰石”,传说当年民工在开挖这条运河时,劳动量非常大,一天下来感觉浑身无力,非常疲劳,无意中躺在这块石上休息,次日醒来,发现腰酸背痛不治而愈,反而觉得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如此多次,才发现这两块石头的奇妙之处。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前来验证,认为是“神石”,并称之为“枕腰石”。其实它真正的秘密就在于石头上突出的小鹅卵石,起到了按摩穴位、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之功效。
传说三:景区大门左侧的碑廊,记载的是龙脉岭的故事。相传当年在开挖胭脂河时,民工们发现头一天挖好的土方,第二天又恢复了原样,如此往复多日,怎么挖也挖不下去。朱元璋得知后,即派军师刘伯温前来察看。刘到此一看,发现此处竟是一条龙脉,遂大惊:“此处不断,大明江山难保也!”于是苦思冥想了几日几夜,始终不得法。一日,一老者经此,口中念念有词:千锹万锹,不如竖锹吃饭。刘伯温恍然大悟,下令民工无论吃饭、睡觉、休息,只要是不干活时,都把铁锹尖插在地上。如此几日后,鲜红的龙血渗了出来,染红了两岸的山岗。龙脉断了,开河工程一路顺利。
传说四:景区的凤凰井命名还有故事,据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到此察看地形,他发现河东地形奇特.两边山地突起中间平而狭长,似头如尾,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因俗语说:“凤凰不落无宝地”。他怕这只凤凰会对大明江山不利,于是让民工在凤凰的脊背上挖了一口井,想代替地钉,钉住这只凤凰。民间相传,这井成当日,天空中闪出两道金光,飞下一对凤凰落在井口上,饮水嬉戏,四面八方飞来无数鸟雀争相朝拜,形成一幅百鸟朝凤图。从此这口井被称为凤凰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