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北方向五十公里,龙泉山脉中段淮口镇的云顶石城,高耸云空,山林叠嶂,清幽奇丽,闻名蜀中,有“云顶晴岚”胜景;山下沱江碧波涟漪,鱼跃鸢飞,并有韩滩古渡、沱江小三峡、九龙滩、三学寺等风景名胜。金堂云顶石城,与蓬安运山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奉节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合川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南充青居城(今南充市高坪区)及剑阁苦竹城等,在南宋末年因利用天然屏障顽强抵抗蒙军进攻,被后人称为“蜀中八柱”(奉节和合川现属重庆)。
石城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宋元战争遗址。700多年前,川人抗击蒙军,云顶山8000多名孤军在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的带领下,凭险坚守,阻击敌军,最终石城陷落,宋军死伤殆尽,敌军也伤亡近2万人,其血腥拼杀、战事惨烈程度让史家惊叹。
云顶石城主峰海拔986米,雄踞沱江之滨,扼成都东北之门户,它是过去川东北水路进入川西平原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蜀地的一处重要关隘,据说早在三国时云顶山就曾屯兵守隘,诸葛亮曾在此练兵,并在山下的沱江造战船,以应对东吴来侵。
因为云顶石城的“特殊身份”,不少人都想去攀登采风,但多有打退堂鼓者,不敢轻易涉足:虽说海拔不高,但云顶石城实在太陡太险,一般精壮男子也得鼓着劲儿爬三四小时才可到顶。云顶山有单向盘山公路,但因山路蜿蜒陡峭,如果驾驶技术不好最好不要轻易开车前往。
我走过全国不少古战场遗址,也曾四次登上云顶山。但只有这里的古炮台、城堞、烽火墙,以及山中古寺,与山下的沱江相映成趣,别有洞天,在山花和满山银杏的映衬下,让我在发思古之幽情时,充分领略到了一种特别的古朴浑厚之美。
前不久,我和几个朋友又驾驶着越野车爬行上了云顶山。沿途多在悬崖间,单向公路仅约3米宽,刚容一车过。忽然,前面弯道上两个美眉驾驶的奥迪车不停后退,后尾渐渐抵向万丈悬崖,吓得我猛按喇叭,大声惊叫:“妹儿,淡定,淡定!”眼见车子不停后退,车上的美女吓得手忙脚乱,哇哇直哭。急忙之中,我们只有英雄救美,下车帮忙,折腾几下帮她们开上稍平坦的地儿。原来这两位是才拿驾照不久的菜鸟,到云顶山过车瘾,头一次麻起胆子开这么险绝的山路。
有美眉同伴,我们上云顶山又多了一分乐趣。我们先到云顶石城的南城门。这里残存的一个炮台基座,由一整块两米见方的山石凿成,700多年来,风云洗礼,风雨浸蚀,基座已棱角不存。我俯身触摸基座,仿佛还有当年火炮发射后留下的余温;抬头望去,眼前却蓝天如洗。
寒风中,我们踏着满地腐叶在山林走了几个小时,力求探寻每一处遗址。石城布局机巧,城门皆构筑于悬崖陡坎之处,缓坡地带则筑“一字墙”以防敌人接近。石城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但8座城门依险而建,确实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且城内开凿水井18口,水池32个,可作长期坚守之资。身处于此,让人想象当时的铁马金戈,不禁心生凛然。
史载:蒙古铁骑的攻蜀之战初始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忽必烈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国号元,定都大都)。蒙军出兵平定川渝,兵分几路。他们必须拿下金堂的云顶石城和重庆合川县的钓鱼城等要塞,方能进一步西进,一统天下。《金堂史志》也记载,自1251年开始,入川蒙军先后上百次对云顶寨进行攻袭,但一直都没拿下。直到1266年,这座顽强的石城才被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