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
【来自大濮网APP】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女士的朋友圈集满了“赞” “喂,我是河南中国银行啊,你是不有张中国银行的卡?有人给你误打了1800元。”16日上午,一个来自河南濮阳的电话打到了长春市民许女士的手机上。 “你把普通话练好了再出来骗人!”许女士以为遭遇了电信诈骗,毫不犹豫地挂断了电话。但过后,她通过银行查询到这张不常用的银行卡,发现卡里确实多出1800元钱。 几经辗转,这桩“骗局”变成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接到银行电话…… 她以为遭遇了电信诈骗 5月16日上午,许女士正在单位工作时,她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从河南濮阳打来的,对方是一名口音很重的男子,随后就发生了文中开头的那段对话。 “我觉得这肯定是电信诈骗无疑,尤其是那满口方言,更让我怀疑。”警惕性很高的许女士回忆说,过后她还将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同事听。 过了一会儿,许女士的电话再次响起,这次来电显示为吉林市,她随手接了起来,电话那头是一个怯生生的女孩的声音。 “她说自己是北华大学的学生,老家在河南濮阳,5月13号她母亲通过ATM机给她转账时,输错了账号,结果将1800元生活费转到了我的卡上。”许女士说,“她希望我能把这1800元还给她,由此产生的费用她愿意承担。” 此时,许女士有点将信将疑,在她的印象中,自己根本没有这张中国银行的卡。她又将这件事说给同事听,但很多同事还是认为她遭遇了电信诈骗。“现在汇款除了卡号一般会显示收款人姓名,怎么会输错呢?”“是不是你的卡丢了被人捡到用来骗人啊?”“她怎么查到你的姓名电话的?银行不都应该给保密吗?”“你千万别管,让她报警处理。”同事们七嘴八舌地给许女士出主意。 接到女孩短信…… 她觉得对方也许不是骗子 正当许女士犹豫不决时,这名女孩又发来一条短信,言辞恳切地说:“我还是个学生,家里爸妈都是县城的下岗工人,1800元对我真的很重要,家里也不富裕,这1800元就是我一个多月的生活费……” 看到这则短信,许女士隐约觉得事情并非这么简单,这名女学生也许不是骗子。既然对方说把钱错打到自己的银行卡里,查一下银行卡不就清楚了? 抱着试试看的目的,许女士拨打了中国银行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查询后发现她果真在2012年曾办理了一张银行卡,但一直没有交易记录,是一张“僵尸卡”。“最关键的是,客服说我这张卡确实在5月13日那天收到了1800元转账。”许女士说,“可是我对这张卡根本没印象,不过此时,基本可以确定女孩说的情况是真实的,这种情况下,咱必须把钱还给人家。” 接到学校反馈…… 这位王同学确实是在校生 随后,许女士赶到了离单位最近的一家中国银行。由于这张卡已经找不到了,她打算在柜台办理补卡后将钱取出,然后再销卡。银行工作人员听说了许女士补卡的目的后,也非常感动,“主动把错打来的钱返还给陌生人,许女士的行为值得称赞。”为此,工作人员特意给她办理了“无折现金结清关户”业务,给她减少了不必要的程序。 在等待办业务的半个多小时里,许女士特意给北华大学学生处打了电话,求证该校是否确实有这个王同学,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也证实转账错误确实存在。 随后,许女士通过微信转账,将1800元全部转给了王同学,让对方感激不已。当天下午,许女士将这次遭遇当做趣事发在了朋友圈里并留言:“让河南人民感受下东北人民的热情。”引来诸多朋友纷纷点赞,一位朋友留言说:“我老家是河南洛阳,代表河南人民感谢东北老妹。” 当事女生: 喜欢东北人的热情豪爽 昨日下午,新文化记者联系到了王同学,对于这失而复得的1800元钱,她感慨不已,“当时我母亲给我转账后,好几天也没收到钱,后来通过那边的银行一查,发现是输错了账号。”她说,“最开始那边银行的工作人员说自己被当成了骗子,我的心也几乎凉了,感觉要不回这笔钱了。”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同学拿到许女士的电话后就拨了出去,第一次通话结束后,她担心许女士不相信自己,便将整件事的原委通过短信发给了她。“真没想到,这位大姐人这么好,这么热情。”她感动地说,“我母亲想表达一下感谢,给她寄一些土特产,都被她拒绝了。后来我说让她给我转回1500元就行,结果收到转账时,发现整整1800元。” 王同学已经在吉林市学习三年,身边有很多东北人,她说自己很喜欢东北人,“因为他们都很热情豪爽。” 来电银行职员: 不会介意许女士的误会 事后,许女士特意嘱咐记者,希望就早晨的误会向河南那位来电的银行工作人员道个歉。随后,新文化记者联系到中国银行濮阳国庆路支行的那位来电男子。对于王同学的遭遇,他表示,她的母亲在ATM机上输入银行卡号时,前面多输了一个零,导致卡号最后一位未能输入,而输入的卡号恰好是许女士的卡,然后就发生了这一系列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