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音、古戏台的良辰美景
周庄古戏台占地七亩,将典型的江南“走马楼”式民居与戏台相结合。正对戏台的二楼以汤显祖“玉茗堂”命名,在此俯瞰戏台,品上一碗雨水炖煮的阿婆茶,就着毛豆子、腌菜苋、万三糕,与本地老人边听边聊,乃是最正宗的周庄生活况味。
戏台木工精细,巍峨庄重。戏联“泽曰南湖,誉满摇城二千年”、“腔称水磨,风靡昆山六百春”给温柔的梨园平添几分气势。戏台穹顶中心那由四百二十只木雕凤凰盘旋成复盆状的“凤凰藻井”,是利用共鸣原理筑成的“原始音响”,使这舞台上流转的曲声绕梁三匝,宛如水乡人家的水磨漆器一样柔情万种。在周庄听取的昆曲,因此最为醇正。
2017年,周庄古戏台又将迎来新变化,更好地拥抱昆曲,以“非遗家”的姿态拥抱整个人类文明的财富。这里会出现的,是更生动的昆曲文化互动,是更细致用心的人文景致,是更丰富的文创业态,是更具周庄特色的服务细节。而不变的,是静心听曲的氛围,是相伴赏乐的的人情,是观众与表演艺术家们的相互尊重与认同。
昆曲六百年,命途多舛,虽气若游丝而不绝如缕。在距离古戏台百米之遥的沈万三故居,二楼的主人卧室中,还能看到顾阿瑛提给沈万三的一首《山坡羊》词:“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朋友馈赠的这份平常之心,沈万三也与昆山腔一般接受了下来。当被流放云南后,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欣赏并传播着他挚爱的昆曲。
昆曲在周庄留下的戏魅,无疑是其凄美历史中一个温暖的片段。讲来是阳春白雪的大雅之音,却被每一个沈万三般淳朴、简单的周庄人所欣赏、珍视、弘扬。今天,在土地紧凑、街巷狭窄的周庄古镇,人们又用一个古老而年轻、古拙又精美的梨园世界,给昆曲一个灵魂之家。双桥,舟楫,黑瓦,旧墙,石板街细雨,水袖古音。也许,真的没有比周庄更适合昆曲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