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50年代读书房仔的日子(原文作者 杨峰) - 吴川民生 - 吴川脚爆爆论坛

2023-04-24 09:41:59

   50后的童年正趕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那时梅菉这小城镇没有学前班什么的,仅有的一家机关幼儿园最早设在以前的六保中学里(期间曾是立新小学,后来又做教育局),仅限招收机关干部子女,一般人家的子女很难进入。我父亲早年曾在湛江霞山生活近30年,较早接受西方文明影响,十分重视子女的读书教育,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也希望子女读书成才,用母亲的说话就是将来可以“抓笔揾食”。在这样的意识导向下,虽然当时我家经济不算宽裕,仍然在我未到入读小学的年龄花钱将我送去读书房仔(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

  当年的书房仔有好几家,其中一家就设在义学路的一间古老大宅里(现在是林茂温府宅),老师叫邓桢,另外一家设在刘家巷靠近锡街口路段、邓屋秀才对面,由李秀芝执教。这书房仔,其实就是梅菉老城区比较宽倘的老宅大厅,既没有招牌,也没有完整的课室,只是在客厅里放置由学生自带的桌椅,客厅地板用当时流行的草烧方砖铺就,墙壁有些剥落而显得陈旧,但相对我家住处倒也显得宽阔、明亮、大气。书房仔接收的学生年龄差距不一,甚至差距好几岁,这二间书房仔都曾是我幼年时接受启蒙教育的所在,所以印象深刻,那时的书房仔授课內容主要是语文,数学,毛笔书法,学生自带桌椅和学习用品,墨合是一个金属盒子里面装上棉花醮滿墨汁盖上盖子即可带上使用,学习书法就是描红临帖,老父親常常检查我的字帖并反复叮咛:学习一手好字受用一生。

  记得那时候书房仔的小同学喜欢搞恶作剧,他们知道我父亲是医生,就在上课時跑到医院门诊部向我父亲谎报我不小心摔倒傷了头部,而且流了很多血云云,父亲当即万分紧张带着外科包扎消毒药品急急忙忙趕來,待等去到书房见到我安然无恙,才知道是虚惊一场,那些搞恶作剧的捣蛋鬼也立即作鸟兽散,我父亲只是笑笑而作罢。
  我那时十分渴望到公立小学读书,终于盼到了上学年龄,招生开始后,准备读书的适龄孩童由家长携带拿户口簿到有招生任务的学校报名并考试,那时我从报名到入学都是自己一手操办的,报名时老師会詢問家长姓名,我很自豪地回答;父亲在中医院工作!考试是认读简单的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用视力表测视力,有一个环节是将怀表收藏在一边手中,然后将双手放在被测试者的耳旁,再回答那边有怀表的滴答声,答对了就会在表格里打一个提勾,我完成报名和考试后,老師很友善地点点头说:你回去等通知吧。当轮到邻居小女孩考试时,老师提问:你父亲叫什么?女孩答;我父亲叫三哥!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进入60年代初期,政府主导加快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利用庙宇、祠堂开设了多间民办小学,以满足大部分居民子女上学的需求。那些私人开办的书房仔生存的空间严重萎缩,昔日的邓老师、李老师只能赋闲在家、渐渐老去,但多年以后,父母在闲话时仍然会提起这些老师,我和当年的小同学仍然怀念在书房仔启蒙、学习、玩耍的日子。

  我结束去书房仔后,于1958年入读梅菉第一小学,开始接受现代系统教育,小学毕业后参加初中升学考试,那时考试的成绩和录取通知用放榜的形式公布,可能是有读书房仔的经历吧,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顺利考上吴川二中就读初中,直到19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