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声声,乐韵悠扬,一“小生”在乐曲伴奏下踏步高歌,一首首经典的粤曲选段令听者如痴如醉。细看之下,那穿着戏服的是一个木偶,而非真人,是一个与真人相仿的电动彩塑木偶。木偶的眼睛会转动,有长长的睫毛,五官精致,木偶的手和腿会依表演的需要灵活做出各种动作,惟妙惟肖、十分生动。这令人叹服的一幕是记者日前在吴川采访我市优秀民间工艺师庞永林时看到的。
本报读者对于庞永林老人并不陌生。本报5月1日《吴川木偶戏班“掌门人”》一文报道了庞老的一手绝活,日前庞老多次致电记者,诉说他的苦恼:他已经84岁了,但一直找不到传承人;更让他的焦虑的是,患病多年,身体每况愈下。他告诉记者,他想将他的绝活献给国家。如果再没有传承人,恐怕这一湛江独有的民间绝活会失传。
采访车穿过一片金的稻浪,来到了吴川市黄坡镇小枚陈村。在村民的引领下,很快到了庞老的家。
这是一幢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两层小楼房,外表有点破旧。我们进屋时庞老在侧门旁伺弄他的宝贝木偶。屋里很昏暗,庞老说是想省一点电费,这些木偶是他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朝夕相伴久了,不用开灯也默契。
满头白发的庞老声音沙哑,身躯瘦小,行动有些迟缓。但一说到他的电动彩塑木偶,立即容光焕发。
庞老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的木偶世界,在一楼的大厅,摆满了各种人物造型的电动彩塑木偶,真人般大小。在墙的四周,挂着各种工具,地上摆着一盒盒的配件和螺丝钉,未完工的木偶构件也随处可见。
踏着楼梯来到二楼,眼前的景象令我们惊讶不巳,满眼所及都是彩塑木偶,房里、厅里、过道都摆得满满的。这些木偶以民间故事人物形象居多,也有一些动物造型。庞老说,具体数量他也不记得了,估计过万件,反正做好了就放在这里。由于木偶数量多,两层楼都放满了。每次出去展演都要用两三辆货车才能拉走。
吴川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8年,庞老被评为湛江市优秀民间工艺师。庞老的家其实就是一个电动彩塑木偶展览馆。电动彩塑木偶是吴川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结合了木工、电工、机械等工艺,还涉及戏剧、服饰、美术、音乐等艺术。
坐在屋外,庞老与我们聊他的宝贝。庞老出身于木偶制作世家,18岁时从父亲手上接过木偶雕刻制作手艺,从此与木偶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经66年。
3年前的一场病,让庞老心生焦虑。那时感觉到胸闷,庞老到湛江市区的大医院做了多次检查,怀疑患上食道癌或胃癌。但由于缺钱,庞老没有治疗。现在,他吞咽已经出现困难,总觉得有东西堵住了胸口,吃任何东西都会吐出来,只能靠喝水维持着生命,日渐消瘦。
说完这些,庞老的眼里泛着泪光。庞老说,自己四个子女都不富裕,且都不在身边,现在他与妻子相依为命。前段时间接到邻市的演出邀请,现正在着手准备,即使身体不好也要去,让更多人认识电动彩塑木偶。
庞老对记者说,他有一个愿望,他想将他付诸一生心血的电动彩塑木偶献给国家文化部门。目前,最关键是找到新传承人。如果他病倒了,电动彩塑木偶工艺就失传了。
“你说,会有人接过我这绝活吗?”庞老握着记者的手,久久不愿放开,眼里满是泪水,满是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