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培健:雄安新区标志传统园区开发模式终结-产业园区新闻-搜狐焦点网

2023-04-24 09:41:59

自2014年以来,随着科创中心、张江科学城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的到来,张江高科经历了转型发展的启动—谋篇布局—全面布局,三年业绩持续增长,“科技地产商、产业投资商、创新服务商”的三商模式成型并逐步深化协同发展。

自2014年以来,随着科创中心、张江科学城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的到来,张江高科经历了转型发展的启动—谋篇布局—全面布局,三年业绩持续增长,“科技地产商、产业投资商、创新服务商”的三商模式成型并逐步深化协同发展。2016年,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51%,净资产收益达到9.18%,利润业绩及增速创公司历史新高。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传统园区开发模式的终结。

《中国经济周刊》:张江高科决定由单一的产业地产业务向“科技地产+产业投资”的角色转变,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和契机?

葛培健: 2014年我所接手的张江高科,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低于6%,在资本市场已经失去了再融资的功能,面临被资本市场边缘化的窘境。一个被资本市场边缘化的上市公司,是难以担当科创中心建设使命的。上市公司是利润的“奴隶”,所以首先要学会生存,张江高科必须得恢复再融资的功能。

我与团队一起认真剖析了过去的商业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当时商业模式的痛点,寻求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经过反复思考论证,我们敲定了转型发展“新三商”的商业模式。

葛培健:我为我的团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感到骄傲,这彰显了张江高科团队超强的战斗力。当然,转型发展目前仍然是在起步阶段,未来张江高科还是要进一步体现科技地产与产业投资“双轮驱动”。“十三五”期间,张江高科一定要在三商联动上寻求更大的突破。例如,要努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以服务实现创收。现在的租赁收入是5.9亿元,我们要努力培育和提升租金收入,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达到10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张江高科的投资收益占了利润总额的50%以上,转型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呈现。未来张江高科将如何重点布局呢?对于您个人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葛培健:2016年公司依托科技地产与产业投资两大主营业务贡献,实现归母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51%,净资产收益达到9.18%。逐步改变了之前以工业地产开发运营为主导的“高投资、重资产、慢周转”模式,向“股权化、证券化、品牌化”转型。2016年公司科技地产实现主营业务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78%;投资收益实现7.97亿元,同比增长19%。在利润结构中,产业投资与科技地产利润贡献并驾齐驱,体现公司从房地产公司向高科技投资公司转型初见成效。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张江科学城的总体规划进行布局,特别是张江高科拥有的张江西北区24.11公顷(10幅)产业用地、13.9公顷绿地的城市更新空间。我们要按照“功能倒逼形态”的要求,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耕细作,提升品质,打造适合科学家、创业者思考和创新的地方。

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张江高科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所以始终要求自己保持创新激情。我们已经率先在浦东探索与镇级产业园区开展“镇企合作”,同时引入“银企合作”,共同为科创中心建设新空间。

《中国经济周刊》:从2014年7月投资点点客后,之后还投资了喜马拉雅、天天果园、唱吧、七牛、蚂蚁金服等一批企业,您在选择企业“投资”时的标准是什么?

葛培健:我选择企业的标准有三个判断依据,一是团队的专注性,二是团队的协作性,三是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举个例子,2014年7月,我第一次去考察点点客,这家企业注册在张江,但当时已经离开了张江。我和点点客的创始人黄梦交流,感觉他们团队虽然并不是出身互联网,但是非常专注。当时我有一种预感,互联网的风口要来了。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与团队一起请教了点点客的券商。从我对点点客的投资过程,可以反映出我们团队的投资倾向,我们投资非常看重团队的专注,同时注重投资的前瞻性。当然,投资并不是完全靠一腔热血的,需要听取专业的意见来完善自己的观点。

对于下一步的投资策略,我会辩证地把握投资方向,以科技类和创新类为主,倾向于对接国家战略,脱虚就实,关注能够真正体现张江模式的企业,突出国家大研发设施集群的作用,重点聚焦培育与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引擎企业。我希望更多原始性、领先性的创新企业能够诞生在张江。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3月,对上海科创中心提出了两大战略,即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您认为上海在对标国际、打造全球科创中心方面,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克服?

葛培健:建设科创中心的短板,既有硬环境也有软环境,我相信,按照张江科学城的总体规划, 硬环境一定有很大改观。软环境方面,尤为突出的是科创的体制机制如何跟上。我个人建议,我们要坚定地打国家战略牌。张江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这是未来浦东、张江实现差异化竞争的行动导向。上海自贸区的关键词就是开放,科创中心的关键词是创新,要通过开放促改革、通过开放促创新。要依靠自贸区的开放来破解影响科创中心的体制和机制瓶颈。而两大国家战略深度叠加、联动发展,就是解决影响张江科创中心体制机制对标国际的重要切入口。

《中国经济周刊》:雄安模式的出台,对张江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借鉴意义?

葛培健:国家设立雄安新区,其意义更多的是体现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有别于深圳、浦东的全新的“改革开放”。而这种新变量,对园区开发而言,同样是颠覆的、革新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标志着传统园区开发模式的终结,园区开发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即从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的转变,从房地产开发向产业创新引领的转变,从土地资源买卖到创新资源流动的转变。雄安新区的设立从一开始就决定了,雄安新区不可能走房地产开发的老路,而是要成为中国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新高地”,园区开发运营要走产业引领、创新驱动的新路,要去房地产中心化。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我们“房东+股东”模式的前瞻性,即保留租金收入,把房地产的买卖收入靠投资收益来替代,又切入了整个园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来最大限度地分享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价值。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讲过,国有资产最大的流失是人才流失,科创中心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才”,张江高科是如何解决人才难题的呢?

葛培健:人才对于体制内企业是沉重的话题、古老的话题,也是一直未解决的问题。体制内企业的核心团队、领军人物绝对是稀缺资源,问题是我们对这些稀缺资源重要性的认知是否到位?是否真正把他们当作第一动力、第一资源?

在我看来,确实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但随着人才结构的低龄化,股权留人、待遇留人的权重将逐步提升。如果说此前的国企改革是解决了所有者到位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解决主人翁到位的问题。让员工人人都是经营者不停留在口号,而和企业发展命运紧密相连。近三年来,张江高科在超额净利润基础上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并争取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国有上市公司市场化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

《中国经济周刊》:您是一位老团干,五四来临之际,您对青年有何建议?

葛培健: 我就是5月4日到的张江高科。公司一直在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平台、为年轻人提供公平的机会努力,比如公司所有的中层干部都是PK产生的,这样就是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创业青年,我认为,当前的双创已经打造出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创业氛围,我们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资本链的重构,着眼第六次科技并购浪潮,像“国球”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一样,让“科技冠军”产生在我们今天的双创大军中。

《中国经济周刊》:张江高科的“十三五”战略已经印发到全员,这个做法是基于什么考虑?就您个人而言,这样的规划有什么样的意义?

葛培健:没错,人手一册。因为我认为国企需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志向和决心。张江高科已经上市20年了,但是要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路很长。在这条很长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为国企领导人的变迁而影响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让群众来监督未来“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保证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也是一种传承机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基石。

友情链接